电休克
发布时间:2022-03-31精神病的治疗总是实践先于理论,然后再研究其机制。1935匈牙利神经精神病学家Von Meduna年认为精神分裂症与癫痛是两种相互拮抗的疾病(后来证明是不正确的),因而创用卡地阿唑药物的痉挛疗法(Fink 1984)。1938年Creletti与Bini在此基础上发明电休克疗法,因操作简便,易于掌握,副作用较少,故迅速代替了药物痉挛疗法,得到广泛的应用。我国也是先用药物痉挛疗法,后应用电休充治疗的。电抽搐治疗(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,ECT)又称电休克治疗 (electric shock therapy ,EST)。就是在安全范围内使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,引起意识丧失,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发作,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一、适应证
1.严重的抑郁状态,有强烈自伤、自杀企图及行为者,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;
2.严重的兴奋状态,极度兴奋、躁动、冲动、伤人者;
3.拒食、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;
4.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。
电休克
二、禁忌证
1. 脑器质性疾病:颅内占位性病变、脑血管疾病、中枢神经系统炎症、癫痫发作者和外伤。其中脑肿瘤或脑动脉瘤尤应注意,因为当抽搐发作时,颅内压会突然增加,易引起脑出血、脑组织损伤或脑疝;。
2. 心血管疾病: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主动脉瘤及心功能不全者;
3. 有青光眼或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。
4.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,严重的肝、肾疾病。
5. 严重内分泌疾病,合并明显的营养不良,或合并水和电质解紊乱者。
6. 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;
7. 骨与关节疾病,尤其新近发生者,显著的脊柱侧弯或曾有压缩性骨折史者,各种关节炎及关节运动障碍。
8. 急性的全身感染、发热。
9. 老年人、儿童及孕妇。
10. 肌肉发达健壮者。
电休克治疗的疗程
一般定为6~12次。第1周及第2周隔日1次,即每周3次,第3周及第4周每隔3日作1次,即每周作2次,第5、6周作1次。根据病情可酌情增减。一般躁狂状态6次左右即可;幻觉妄想状态多需要8~12次;抑郁状态介于两者之间。
电休克治疗并发症及处理
1. 常见症状:头疼、恶心、呕吐、焦虑、可逆性的记忆减退、全身肌肉酸痛等,不必特殊处理,重则对症处理。记忆减退多在停止治疗后数周内恢复。
2. 呼吸暂停延长:一般有抽搐电痉挛治疗在抽搐停止后10—30秒钟内呼吸自行恢复,无抽搐电痉挛治疗5分钟内呼吸自行恢复。如未及时恢复,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,输氧。引起延长的原因可能为中枢性抑制、呼吸道堵塞、舌后倒或使用镇静剂过多。
3. 骨折和脱位:有抽搐电痉挛治疗由于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可引起骨折与脱位。脱位以下颌为多,骨折以第4—8胸椎压缩骨折最为多见。
4. 年龄大、治疗期间应用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药物的患者,较易出现意识障碍(程度较轻,昼轻夜重,持续的定向障碍,可有视幻觉)和认知功能受损(思维及反应迟钝、记忆和理解力下降)。此时,应停用电抽搐治疗。
5. 窒息是ECT严重并发症之一,心脏并发症罕见。死亡极为罕见,多与潜在躯体疾病有关。
相关新闻
2022-04-08
有观点认为谵妄是联合使用锂盐与电休克(ECT)治疗抑郁时产生的并发症,与一定血清锂浓度有关。虽然反对观点仍然坚持之前ECT疗程中使用锂盐治疗的安全性;但通过ECT前24h停用锂盐、ECT前检测血清锂水平,确实发现降低了ECT后神经认知副作用[1]。2022-04-08
有观点认为谵妄是联合使用锂盐与电休克(ECT)治疗抑郁时产生的并发症,与一定血清锂浓度有关。虽然反对观点仍然坚持之前ECT疗程中使用锂盐治疗的安全性;但通过ECT前24h停用锂盐、ECT前检测血清锂水平,确实发现降低了ECT后神经认知副作用[1]2022-04-08
某种程度上说,激越和攻击性是痴呆患者最常见和破坏性最强的神经精神症状。约45%~80%的痴呆患者会出现激越和攻击性,这取决于患者的痴呆水平和临床环境。激越和攻击性严重增加疾病负担。同时,患者出现功能衰退和丧失自理能力的风险较高,导致频繁住院和提前进入护理机构;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;对护理者带来较高的应激与倦怠水平。相关产品